(资料图)
传统文化成内容主流(副题)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临近岁末,新桃换旧符,日历书作为新年新岁的“必更品”集中上市。有读者反馈,今年日历书的品种实在太少了。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前几年的“争奇斗艳”,今年的日历书市场确实冷寂了许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整个日历书市场大约只有四五十种,品种较往年大幅度减少,实属“小年”。
就内容而言,今年博物类的日历明显增多。收藏一本“国风”日历,让浓郁的传统文化浸润一整年的生活日常,是最适合中国新年的“打开方式”。读者的首选目标还是《故宫日历》《国博日历》。《国博日历》将12个国博现象级展览贯穿一年四季,365件重磅文物“刻度”进一年中的每一天,读者居家也能沉浸式体验跨时空文博之旅,随时可解锁对历史的好奇心。
健康问题也是日历书的热门内容。《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健康日历》每一页都有华西医院的专家团队撰写的医学知识科普,并对常见的生活谣言辟谣,365天守护我们的健康。
上海辞书出版社从2018年9月起至今,5年已出了5版《民俗掌故日历》。此次5.0版《民俗掌故日历》在前4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首次从历代诗词、民歌童谣中撷取佳作,把传统诗词与民俗掌故结合在一起。读者在了解掌故知识的同时,也能日赏一画、日诵一诗。
据《民俗掌故日历》创始策划人、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朱志凌介绍,民俗与诗歌的关系从来不曾疏远。譬如《诗经》既是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一部风俗大全。《楚辞》里同样随处可见南方的风土人情。此次5.0版借助并延伸了上海辞书出版社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文学鉴赏辞典系列”出版品牌,使民俗与诗歌的联系在今日重现,二者相得益彰。
例如,“芒种”节气时气温升高、雨量充足,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宋代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与之搭配得当。节日风俗类的词目中,古诗词也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比如“种五生”条,搭配元代才女孙淑的《七夕》诗“邻家小女都相学,斗取金盆看五生”,可见今人陌生的七夕习俗,曾是古代妇女、儿童竞赛的一门巧艺。
这部《民俗掌故日历》依旧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主编,篆刻家、漫画家潘方尔原创水墨漫画。民俗与诗词相互渗透和交融,传统文化也在一页页日历的翻动声中“活”了起来。
标签:
3月16日,盛和资源(600392)副总经理毛韶春、黄厚兵,财务总监夏兰田,董秘郭晓雷,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
2022年3月15日,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
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3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
时隔半月之久,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牛肉面红油飘香、包子铺炊烟...
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事业。英国音乐人亚当(Adam)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十几年里,...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