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北大教授称“鸡娃”是浪费生命,是在迫害孩子,只会鸡出废柴

近日,北大教授丁延庆一段吐槽女儿的视频火了,还上了热搜。


(资料图片)

这位丁教授,从小被誉为“神童”、6岁能背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了教育学博士学位。他的妻子,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然而他却发现自己的女儿几乎完美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远……

每次给女儿辅导作业时,丁教授总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有时甚至忍不住发火!

可看着孩子满脸的不解和委屈,他又觉得自责:孩子确实努力了,学成这个样子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从一开始的恨铁不成钢,到后来的怀疑人生,最后心如止水……丁教授略带着无奈感慨道:“我想让孩子逆天改命,孩子却让我认命,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丁教授坦言,每天放学都让女儿强制学习补课,虽然逐渐能跟上,但发现她并不开心,所以思考再三,决定放弃高压强制,希望孩子能发现其他方面的优势,成为有用之才。

生活中,像丁教授这样的父母有很多:

夫妻双方上学时是佼佼者、尖子生,但生出的孩子,成绩却很一般!

正如网上流传的这样:

有人名校博士毕业,孩子的成绩却是回回倒数;

有人夫妻双双学霸,却生了个不省心的娃,气到拍断书桌。

这种焦虑、不甘又夹杂着无奈,想必是很多学霸父母的共同心声。

牛娃这么多,为何偏偏我家孩子越鸡越不行?

学霸家长都如此焦虑了,跟别提普通家长了。

“全民鸡娃”的风潮,已经蔓延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家庭。

从众鸡娃,推开了家长界“丛林法则”

法国哲学家基拉尔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三角欲望学说”——人的欲望是由他人引起的,当你观察到众人都在追逐同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判断它是有价值的。

而驱动这种欲望甚至不需要事实,只需要制造疯狂追逐的假象,就能让你掉进从众心理的陷阱。

而这个陷阱就像一个黑洞,在一点点吸收掉家长们的理智。

在一批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中,孩子们拥有以下这些能力似乎成了标配:

“六岁前自学完小学1—6年级数学”

“三岁入园词汇积累了小一千”

“狂攻英文10个月,二年级上学期通过KET”

.....

而事实是什么呢?

前不久,有自媒体作者发文将经常发这类推文的公众号称为“鸡娃号”,并揭示出这些账号背后是一条成熟运作的鸡娃号产业链。

作者指出:这类账号主人(以下简称“号主”)多数自称是身处北上广的孩子父母,还有的旅居国外多年,近三分之一“号主”自称毕业于北大,职业包括央企首席翻译、奥数老师、上市教育集团高管等,在工作之余,他们研究鸡娃方法并撰写公众号文章,无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鸡娃相关信息。

大多数“号主”的孩子都在某一学科有突出成绩,除了幼儿园就过了词汇量相当于中考英语的KET,还有的孩子“6岁背完高中英语3500词”“7岁自学高中数学”……

除了厉害的“鸡娃”,鸡娃号里的“神父母”也比比皆是。有的“号主”自称卖掉了望京SOHO附近1000多万的房子,换成了西城几十平米的老破小学区房;还有“号主”直接辞去工作,只为了能照顾孩子的学习和起居。而熬夜排队给孩子报班、牺牲休息时间给孩子“有效陪伴”更是常见。

很多家长表示,这些“号主”的故事,看得越多,心里越焦虑,甚至对孩子有点愧疚;而这时,“号主”贡献出的解决办法“让人对他们有很强的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公众号里团购广告适时出现,什么护眼台灯、绘本、打印机,还有各类教辅书籍和课程,只要能和鸡娃扯上关系,很多家长都会点进去看看,买回来试试。

渐渐的,这类“鸡娃号”团购内容越来越多;其中几个公众号团购产品的推文相似度很高;团购产品也比其他购物网站贵……

渐渐的,家长们发现,这类账号主人看起来为带娃爸妈,实则为公司,写作套路也都差不多——见缝插针炫耀孩子多么厉害,展示孩子提前学得有多凶猛,再通过“接广告”和“团购”的方式赚钱。

然后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被“套路”了。

“鸡娃号”诚然是提供了很多有效的信息和分享了很多教育相关的经验,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一直在强调一种价值观: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只有家长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用高强度的努力填平与天才的差距,才可以拥有光明的未来。为了证明过度教育和这种价值观的必要性,“鸡娃号”们也不断描绘竞争激烈、教育失败导致阶层滑落、人生不幸等现象,精准地为家长制造焦虑。

“鸡娃号”在线上抓住家长的心态,煽风点火,而培训机构则借势把家长心里焦虑的种子,催成参天大树。

这些机构也在不停地告诉家长:

不超前学,不加量学,不往死里学,中考都过不了;

打出“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的口号;

饥渴营销,“高端班”考上才能报名,针对报名考试还有辅导、押题,好老师的班级名额要“拼手速”甚至“找关系”;

贩卖概念,如“全脑开发”“右脑开发”“三维平衡”甚至“量子速读”,利用家长一知半解的心理,提出似是而非的“教育理论”;

虚假营销,打出“价格799元,促销价20元”的广告,而原价799元在销售活动前从未实际成交过,为虚构原价……

但事实上,这般的打鸡血也并没有创造几个天才,却让很多基础型的技能水涨船高。

以前,拼音是上小学之后才需要学习的东西,现在,学校老师默认孩子都会,拼音变成了必须提前掌握的工具;以前,学龄前认识100个字就够了,现在,五六岁的孩子必须认识三五百个字才能达到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的基础技能,并无法把孩子送进名校,甚至无法让他们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只是让那些四五岁的孩子,变成一匹匹发足狂奔的、年幼的汗血宝马。

培训机构激化家长的育儿焦虑,呼吁家长一味砸钱,上演粗暴填鸭的“骗局”,对孩子身心健康根本不在乎。

要知道,不是只有成年人才有面子有自尊,孩子默默消化掉的那些伤害,可能远比家长自认为的要重得多。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这样说:

如果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从长远来看,却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那就是爱之适足以害之了。

在一个名校,尖子生扎堆的世界里,一个孩子感受到的是学习条件真好;但对另一个孩子来说感到压力重重。

那些靠刷题勉强陪跑的孩子,一定会被刷下来。到那时,孩子疲了、累了、不想学了,时间都被占用了,其它诸如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底层能力,这些能让孩子将来从人工智能手里保住饭碗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发展,那将是多尴尬的境地。

更别提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的高发,每5位中学生就有1位曾经考虑过自杀。

在美国心理学会公布的《大学校园的危机》报告中,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无望”;接近1/3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12个月中,由于心情过度低落而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

孩子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比奥数得奖大的多。

那些倒在半途的孩子,逐利的人群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没有人在意他们的垂死挣扎。

内卷之下,如何才能不焦虑?

“当别人在跑的时候,你就不能悠闲散步”,这是几乎所有鸡娃家长的心态。

当鸡娃成了全民内卷,个人便很难从中独善其身。

但好在大环境已经在变了。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前有北京学科类线下培训班的整治,后有上海开启名额分配,3个月时间里,我们听到的关于教育改革、关于减负的消息,似乎比去年一整年还多。

就在前不久的 6 月 1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等 15 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共计 3650 万元。

同一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分别对哒哒英语、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和精锐教育等四家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从重处罚,罚款合计 1000 万元。

消息一出,引起不少网友关注,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真是大快人心”“早该整治了”“早该罚了”“大力整治教育乱象,让学生踏踏实实学习,让家长不再焦虑,还市场以干净整洁”……

不得不说,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也给那些想给或者已经给孩子报了校外培训班的家长敲响了警钟,从通报的情况看,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家长要擦亮眼睛,重点注意自己所报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否有如下“违规”情况:

违规现象一: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费用;

违规现象二:培训结束时间晚于晚八点半;

违规现象三:开展低价营销、虚假营销、贩卖焦虑等不当广告宣传;

违规现象四:虚构教师任教经历、教师名册与教师公示信息不符、授课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

违规现象五:教学内容超出国家相应课程标准,超纲、超标教学;

违规现象六:举办学科类选拔考试;

违规现象七:未使用或未规范使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性文本)》;

……

虽然这只是一个开始,但也表明了中央对“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决心。

国家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扫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制造教育焦虑的土壤,也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在全社会营造对待教育的理性平和心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让孩子在没有超前教学、过度负担的情况下,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成长。

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找回自我,才是缓解当下鸡娃焦虑的正途。

而家长们面对的,则是如何从“被鸡”的大环境中脱身的重要修行。

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学着别人的样子养育自己的孩子。

却忘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性,依样画葫芦、自以为是的教育,很容易破坏孩子成长的可能性。

养娃鸡娃的过程,的确是一个可以“逆天改命”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仍得基于现实,强行要求一棵小草长成大树就是不现实。

父母的生活状态、学习意识、努力程度、对于单一评价标准的批判性思考,都直接影响着小草是长成一棵“空心歪脖树”,还是长成最茁壮美好的小草。

或许,比起让孩子争分夺秒地学习赶超同龄人,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胜过一切“鸡娃宝典”。

就像北大的丁教授,本想教孩子“逆天改命”,孩子却告诉他什么叫“学会认命”。

“认命”的丁教授并没有就此“躺平”,放弃对女儿的教育。

他在接受了孩子学习不好这个现实后,戒除了各种攀比心理,不再鸡娃。

一年四季,只要有空,丁教授就风雨无阻,坚持自己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放学。

他要借这单独相处的路上时光去倾听孩子心里的话,了解自己的孩子,摸索适应孩子自身水平的教育方法,陪着孩子慢慢成长。

吐槽归吐槽,认命归认命,苦恼归苦恼,但在看清事实,放平心态,接受现状后,丁教授还有知识,有方法,有定力,有思路,用陪伴和坚持,把孩子往更好、更棒的路上带。

这才是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内核价值:

接受孩子的平庸,不代表放弃孩子。

承认孩子的普通,不代表彻底佛系。

明白孩子的平凡,不代表放任不管。

平庸与否本无定论,如果家长们学会自我释怀,把在学习成绩上的竞争心,多放一些到培养孩子健全心智、独立人格、自强精神上来,也许对孩子的助益更加深远。

比起学习成绩,相信更多父母希望孩子获得的,并非眼前短暂的可炫耀资本,而是能过好这漫长一生的幸福能力。

版权归家长口袋所有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