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五项团体标准 涉及消费金融数字化和反洗钱技术应用等

4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协会)正式发布《网上银行服务用户体验评价指南》等五项团体标准。


(资料图)

协会表示,本次发布的五项团体标准有助于推动标准化与金融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五项团体标准涉及业务范畴具有前沿性和引领性,为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和科技应用提供了切实参考。”

编撰机构覆盖类型多样

具体来看,五项团体标准包括《网上银行服务用户体验评价指南》(T/NIFA15—2023)、《网上银行赋能银行服务渠道转型指南》(T/NIFA16—2023)、《小微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南》(T/NIFA17—2023)、《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反洗钱领域应用的技术指南》(T/NIFA18—2023)、《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评价指南》(T/NIFA19—2023)。

从涉及业务方面来看,覆盖网上银行、消费金融、小微征信、反洗钱等金融业务领域,包括评价指南和技术应用指南等。

从参与编撰机构方面来看,涵盖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多种类型。包括工商银行、马上消费金融、蚂蚁科技集团、邮政储蓄银行、中金金融认证、百行征信、富民银行、银联商务、申万宏源证券、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

“从标准参编单位选择上看,协会考虑了机构的权威性、专业性和机构类型的互补性。在金融机构选择上,也尽量涵盖了不同业务类型、不同地域和不同规模,这样的组合使得标准的设计更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和普适性。”于百程分析说。

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看来,参与编撰机构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是参与编制的机构在本领域属于佼佼者,在业务方面拥有更加成熟经验,有利于提升标准制定效率;二是参与编制的金融机构类型丰富,能够使得标准应用的范围更加全面。”

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

《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评价指南》由协会牵头组织银联数据、工商银行、马上消费金融等单位编制。该项标准提出了消费金融数字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参考评分方法,适用于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各类机构,为消费金融类机构评估自身数字化转型程度,分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数字化转型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参与编撰的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过去几年消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速,但仍存在数字化产品、业务流程、用户体验等方面问题,业界对于数字化转型评价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缺乏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指引。因此《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评价指南》的发布对消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信用评价方面,由协会牵头组织百行征信、富民银行、银联商务、汇付天下等单位编制《小微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南》。该项标准提供了小微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参考数据、基本流程和评价结果等方面的指南,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开展小微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评价工作。

一位参与编撰机构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小微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南》将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助力缓解小微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因征信评价基础设施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需指出的是,协会此次发布相关标准中包含了反洗钱领域应用技术指南。由协会牵头组织蚂蚁科技集团、申万宏源证券、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等单位编制。《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反洗钱领域应用的技术指南》包含平台总体框架、反洗钱数据共享和查询流程、技术和性能要求、安全要求,适用于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相关的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将通过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隐私计算技术等新技术应用促进监管部门间、有合作关系的市场机构间和金融集团内部的反洗钱风险信息共享,提升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

“近年来,金融行业各类标准文件的制定步伐有所加快,一方面能够从源头建立健全金融行业业务规范,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组织架构搭建、业务开展等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为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提供参考,有助于行业健康、长远发展。”苏筱芮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